【王儀芬.畫作/王弈老師.指導】
仰蒼穹,極目千餘春秋共星辰,
俯八荒,眺望萬里界域同塵埃,
獨立任罡風亂襟不更縮,
孤寂沁心神澄澈愈芬芳,
人間由來無清平,惟心能遠,
歲旅難得問靜好,惟卑能牧;
又中秋,人四隅,舉觴共邀月,茶香勝醉。—王弈詩文
「繪畫對位中的“以物測物”法。」
或許你有銅製量棒、比例尺、九格板…這些“延伸”工具,能為你在繪畫對位時起到輔助的作用,但我今天要與同學分享的對位工具,是建構在你大腦內的工具,隨身攜帶,終身不壞。
在繪畫對位中,最便捷也最有效的對位方式,就是“以物測物”;簡單的說就是借畫面中已呈現形廓的部分,去推論並推擠尚未完全成形的部分,譬如靜物中的一串葡萄、風景寰宇的若干房子,或是人像裡的左右兩眼…等,都可以使用該法。
“以物測物”目前共彙整有五種方法,以下我們就以人像畫來分別說明這些方法的技巧。 第一種方法是“複製填空”:譬如畫人像正面時,最擔心畫到後來才發現兩眼變得太寬,或是太窄,那麼你可以分別在“畫程”中的每個階段,虛擬的複製左眼的寬度(右眼也可以),將其移至兩眼中間的空無位置,然後察看一下是否能放得下“一個左眼”,如此便能迅速的看出兩眼的相對距離是否正確(記得!不是只看一次喔!要在細化的過程中,分階段的觀察才行,因為愈細化時,所繪區域很容易下意識的“縮小”)。 第二種方法是“等距推算”:譬如畫人像時常常會在畫完之後發現頭髮太塌(很像安全帽戴太久),或是頭髮太蓬鬆(很像早上剛起床),總之就是“不好看”,此時你可以將額頭某一區的“厚度”為尺,儘量去尋找髮際到頭頂的厚度中,最能“一比一等厚度”的位置,如此就能掌握頭髮合理厚度的控制,當然!這個方法也適用在其他的主題。 第三種方法是“以物疊物”,畫人像正面時也經常發生畫完後,眼比嘴大,或者相反,其實你只要在“畫程”的不同階段,將逐漸細化好的眼、嘴,通過想像相互重疊,如此便能立馬看出誰大誰小了! 第四種方法是“複製鏡射”,譬如畫人像側臉時,最容易發生眼睛位置太接近鼻樑根部(就是山根位置),此時你只需將側眼的三角形形廓,以鏡射的方式向山根方向複製,如此你就會很快的發現眼距是否太近,或者太遠了。 第五種方法是“定軸旋轉”,這大概是以物測物法中,較為高階的方法,因為使用上較少“顯性線索”可資參考,且需要更多的“想像”技巧,因此如果同學有興趣了解,可以在課堂上提出,我會為你親自示範並詳加說明。
最後,祝各位同學,中秋佳節愉快!—王弈老師
www.facebook.com/yi.sketch